2月6日,北京冬奧會迎來第二個比賽日,各項賽事陸續(xù)打響,氣氛熱烈。
與此同時,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也高速運轉著——500多名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志愿者奔忙著,為媒體記者和轉播商提供24小時服務。
這群冰雪世界里的“藍精靈”從哪兒來?具體負責哪些工作?記者在前方一探究竟。
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的宋慧文是媒體住宿協(xié)調(diào)崗位的志愿者?!拔抑饕獮槊襟w和轉播商提供酒店預訂、續(xù)訂、住宿問題解答和協(xié)調(diào)等服務?!?/p>
來自外交學院的郭力堃負責志愿者信息報送、保障物資整理發(fā)放等工作?!斑@些工作需要我們具備平臺理念,進行模塊化運作。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和技能?!?/p>
一頭金發(fā)的李遐在志愿者中很顯眼?!拔沂侵袊鴤髅酱髮W的研究生,來自烏克蘭。”李遐用標準的普通話說,“我從小就開始參加志愿者服務,冬奧會、奧運會是志愿者的盛典,是夢想。我希望將自己小小的力量貢獻出來?!?/p>
“主媒體中心的志愿者們主要來自北京高校,也有來自港澳臺僑外的青年志愿者和來華留學生。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22歲,在20余個業(yè)務領域、50余個崗位進行服務?!敝髅襟w中心志愿者經(jīng)理劉偉介紹,2019年12月5日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全球招募正式開啟,只有完成了通用培訓、專業(yè)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四個階段,具備很高綜合素質、服務水平和業(yè)務能力的優(yōu)秀青年,才能“千里挑一”來到北京冬奧會現(xiàn)場。
但他們也會遇到“難題”。李遐說,“比如,媒體們遇到問題時并不會考慮你是哪個領域、崗位的志愿者,都會第一時間向你求助?!薄半m然會感到緊張,但作為志愿者,代表的是國家、團隊,就應該幫忙。這種情況下我會盡可能幫他想辦法或幫他對接到合適的人。”
在現(xiàn)場,記者還注意到,志愿者們的注冊卡掛繩上無一例外地掛著許多枚可愛的徽章。這是做什么用的?
“有的是購買的、有的是參與活動抽中的,更多是交換來的。”郭力堃指著胸前的徽章如數(shù)家珍,“這枚寫著‘北京’的是和日本媒體交換來的,這枚是國際轉播中心的徽章,我都會好好收藏。”
“這些是志愿者們所在高校設計的徽章。”來自北京林業(yè)大學的李夢姣不僅將母校的徽章掛在胸前,還交換到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學校的定制徽章。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志愿服務精神的本質。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王玥是主媒體中心的攝影助理,她有感而發(fā):“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我就很羨慕在北京讀書的同學們,想著什么時候才能再趕上一屆。感恩我們的國家如此強大,在2022年又承辦了冬奧會,我終于可以圓夢,對社會作出貢獻,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北京冬奧會的冰雪世界里,朝氣蓬勃的學子們身著一樣的服裝,秉承同樣的信念,將愛灑向天地間。(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 林煥新 李小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