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j7b2x"><form id="j7b2x"></form></del>
  1. <pre id="j7b2x"><progress id="j7b2x"><center id="j7b2x"></center></progress></pre>
    <th id="j7b2x"><progress id="j7b2x"></progress></th><th id="j7b2x"><em id="j7b2x"></em></th>

    <kbd id="j7b2x"></kbd>
    1. <code id="j7b2x"></code>
      首頁>檢索頁>當前

      讀懂孩子的天性,在包容理解與科學引導的平衡中釋放成長潛能

      發(fā)布時間:2025-04-16 作者:李云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人民教育》

      近來,網(wǎng)上有一張很火的圖片,上面的一段話非常奪人眼球:“如果一個家長足夠尊重孩子的天性,那么他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是:怕苦,怕累,怕學習;又饞,又懶,又貪玩?!边@張圖片獲得了很多家長的點贊,我卻并不能認同這個觀點。

      如何認識孩子的天性,如何對待孩子的天性,家長中會有兩種比較極端的做法。

      一些家長不愿意花心思、花時間去管教、督促孩子,也不想為孩子的未來做一些必要的規(guī)劃,卻會美其名為尊重孩子的天性,任孩子“自由發(fā)展”。每日放學后或周末,常常把一個手機塞給孩子,用手機當作哄娃神器,他們中的不少人認為父母只負責孩子的吃穿,教育孩子的任務是老師的事,會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蛲泄軝C構(gòu)。

      當然,還有另一些家長,他們非常認同孩子的天性就是“怕苦,怕累,怕學習;又饞,又懶,又貪玩”。他們認為對孩子的管教只要稍一松懈,孩子就會滑向懶惰、貪玩、不學無術(shù)、不求上進的境地,在他們的心中,孩子雖然可愛,但天性卻是頑劣的,必須嚴加管教。孩子只要一玩耍,只要一懶散,家長心里就會誕生一種憂慮,貪玩、懶惰仿佛是一種鴉片,會讓孩子上癮,一旦接觸孩子的一生就會毀了。

      在我們這樣的小城市,前一類家長更多些,我相信在一些內(nèi)卷嚴重、競爭激烈的地區(qū),第二類家長會更多些?;蛟S環(huán)境造成了他們對孩子天性的認識和態(tài)度不同,最終導致他們教育行為上的偏差。但我想,總體上講,孩子的天性應該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不會因地域而相差太遠,因此兩種認識都應有偏頗,而兩類家長的行為也都需要調(diào)整。

      我仔細思考了那張圖片,孩子身上的確有怕苦、怕累、饞、懶、貪玩的天性,但這其實也是成年人的天性,是全體人類的天性,甚至是生物體的本性,這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生物體要生存下去,就要節(jié)約體力、減少消耗,要有更多的“進項”,即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沒有壓力時就要放松,以減少精神損耗。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本能地會選擇自己的“舒適區(qū)”,這是無可厚非的,而一個合格的成年人之所以能“擺脫”這種“天性”,除了獲取相應的報酬之外,還有一些可貴的東西。首先是一種對自我的責任感,責任感形成對自我的要求,在這種自我要求之下,他們還會對一些辛苦的勞作形成習慣,很多辛苦習慣之后就不會有那么痛苦了。其次就是成就感和榮譽感,這種感受會讓他們主動去做一些事,根本上還是因為自己所做的事、自己的付出會給家人、他人和社會帶來益處,這種價值感和意義感讓他們感到付出很值得。

      再有,在孩子的天性里,除了怕苦、怕累、饞、懶、貪玩之外,還有一項非常寶貴的東西,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一天性,很多成年人已經(jīng)不具備了,一些成年人雖然還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已經(jīng)不如孩子那么強烈了。

      經(jīng)過這么一分析,教育應該做些什么似乎也很清楚了。

      第一,孩子怕苦、怕累、饞、懶、貪玩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是人的天性,是所有動物的天性,是進化帶給我們的,我們可以減少對它的依賴,但絕不能剝奪它們。這正像我們成年人,上班辛苦一天,回家完成了必要的家務,我們需要有放松的一刻,這時就可以放任自己既怕苦、又怕累,讓自己吃些好吃的,或者放任自己在床上或沙發(fā)上懶懶地什么都不做,甚至可以玩玩游戲,放松身心。但孩子為什么不能有玩耍的時間,或許越小的孩子越有這方面的需要,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是人生的快樂高地,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甚至可以讓人一生保持一種樂觀的品質(zhì),快樂的童年治愈一生或許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可以看出,那些剝奪了孩子玩耍權(quán),把孩子的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來完成學習目標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它的確是違反了孩子的天性、人的天性和生物體的天性。

      第二,如果完全縱容孩子怕苦、怕累、饞、懶、貪玩這方面的天性,則又陷入了另一個極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逐漸把一個“小動物”培養(yǎng)成一個社會中的人,要能對自己和社會承擔責任,要有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的意愿。在學齡階段,尤其是小學,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一種克制自己只想獲得短期、廉價快樂的習慣,一種勞作的習慣,付出自己時間、精力去實現(xiàn)一個目標的習慣。在學生階段,學習是養(yǎng)成這種習慣非常好的手段,其他一些生活上的習慣也有它們不同的價值,如衛(wèi)生習慣,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守時的習慣等。這里,那些放任孩子怕苦、怕累、饞、懶、貪玩這些天性的家長是不對的,他們一味地縱容孩子的生物天性,就會錯過孩子成長為一個合格社會成員的機會。

      第三,我們要讓孩子對自己有責任感,自己懂得替自己著急,就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要為自己的行為結(jié)果負責。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自己早上磨蹭,家長可以提醒一兩次,如果孩子依然不改,就可以嘗試讓他承受遲到的后果。一個原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jīng)擁有了什么樣的能力,就應該讓他承擔相應的責任,能力越強,責任越大。這里,那些包辦一切的家長顯然是錯的。而那些占用了孩子所有時間替他們安排好一切的家長,也會錯過孩子自我責任感建立的最佳時期。

      第四,在生活和學習中,要讓孩子建立意義感、社會價值感,從而有一種正確的榮譽感。自己的行為如果對他人有益處、對社會有價值,自己的行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們就有可能擺脫懶惰,選擇去做事情。很多與孩子能力相應、能夠見到成效的公益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從小建立這種意義感和價值感。一心逼著孩子只讀書的家長,讀書這種行為如果沒有體現(xiàn)行為的價值感,只是讓分數(shù)有所提升,孩子行為的價值感是不充分的,由此發(fā)展起來的榮譽感也不會很健康。

      第五,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孩子最寶貴的一個天性,而這也應該成為學習的核心動力。當前,建立在追求更高分數(shù)上的學習目標有一定的激勵價值,可以讓孩子保持學習狀態(tài)。但這是外在的、短期的,不可能讓一個孩子長久保持對某一事物的探索熱情,同時一些短期內(nèi)的失利也很容易讓孩子灰心,從而讓學習的動機受挫。而建立在好奇心基礎(chǔ)上的學習行為則正相反,是事物本身在吸引孩子,學習越來越深、越來越有難度,也會讓孩子的好奇心越來越強,一些表面上的認知沖突、短期內(nèi)的失利反而能讓他們越挫越勇。今天,我們多數(shù)的學科,從短期的一堂課,到長期的一個學年,再到整個基礎(chǔ)教育階段,都在學科之內(nèi)建立了知識、能力的目標體系,能夠一步步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最終完成學習,但追求分數(shù)的這個外在目標一經(jīng)介入,就會破壞知識的內(nèi)在吸引力,讓孩子感覺學習只是一種用來獲得高分的行為,既破壞了孩子的好奇心,也破壞了學習行為自身的意義感和價值感,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還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

      孩子的天性是一個客觀存在,需要我們既包容理解,又要科學地克服它對人的社會價值形成的負面影響,而這正是教育研究的課題,也是合格家長必須思考的問題。

      李云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滕州市振興路實驗小學)

      《人民教育》2025年第3-4期,原標題為《如何認識孩子的天性》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久久台湾中文娱乐网,国产好吊日视频在线,亚洲无码视频在线免费看
        <del id="j7b2x"><form id="j7b2x"></form></del>
      1. <pre id="j7b2x"><progress id="j7b2x"><center id="j7b2x"></center></progress></pre>
        <th id="j7b2x"><progress id="j7b2x"></progress></th><th id="j7b2x"><em id="j7b2x"></em></th>

        <kbd id="j7b2x"></kbd>
        1. <code id="j7b2x"></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