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j7b2x"><form id="j7b2x"></form></del>
  1. <pre id="j7b2x"><progress id="j7b2x"><center id="j7b2x"></center></progress></pre>
    <th id="j7b2x"><progress id="j7b2x"></progress></th><th id="j7b2x"><em id="j7b2x"></em></th>

    <kbd id="j7b2x"></kbd>
    1. <code id="j7b2x"></code>
      首頁>檢索頁>當前

      如何提升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實效

      發(fā)布時間:2025-02-25 作者:趙增坤 來源:中國教育報

        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有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培養(yǎng)其愛國情懷乃至培根鑄魂具有重要意義。德育貴在潛移默化、浸潤無聲,愛國主義教育更需要堅持整體論、尊重過程性、追求實效性,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全過程浸潤,從而不斷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情感。

        圍繞積極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結合具體工作實踐,筆者有如下思考。

        不斷搭建豐富實用的教育素材體系

        循序漸進、貼近學生生活和生命的豐富教育素材是“觸發(fā)”學生心靈的基本要素。教師要善于通過搭建豐富實用的教育素材體系,讓學生更立體、更富感受地接受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感召。

        要善于圍繞課程拓展素材。課程和教材是教育教學開展的根本遵循,對教材的有效實施是確保教育目標達成的關鍵。教師在高效實施教材的基礎之上,還要善于超越教材,完成有效拓展。青少年的理性思維在不斷生長,但是基于感性思維的教育依然意義重要。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歷史故事、典型案例、當下熱點進一步拓展教育素材,特別是要善于收集整理和靈活穿插使用進入新時代以來涌現(xiàn)的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時政熱點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常用素材,做到信手拈來。如中國高鐵近年來走出去的新聞、公開發(fā)布的涉及國家安全的典型案例等都能為學生所感知并引發(fā)共鳴,這些應成為教師常備常新的教育素材。

        要善于主題性、體系性地挖掘愛國主義素材。主題教育有利于教育深度的拓展,筆者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就比較注重主題教育的開展,包括國家重大成就、英雄人物事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系列,并將之與主題班會及重要紀念日節(jié)點等有效結合。此外,在主題教育中,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非常重要。我們注重結合時代特點,以主題學習、主題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聚焦現(xiàn)實,并鼓勵學生充分借助網(wǎng)絡挖掘愛國素材,不斷拓展深度。

        要充分挖掘和應用區(qū)域資源。社區(qū)資源、鄉(xiāng)土資源、區(qū)域資源因具有貼近性和使用的便利性,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支撐。在具體實踐中,筆者注重更多使用家鄉(xiāng)及區(qū)域的教育資源,不斷挖掘本區(qū)域知名歷史人物、愛國故事,增加教育活動的貼近性和現(xiàn)場感。近年來,筆者對區(qū)域紅色教育素材、時代教育素材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收集和整理,并將之運用于大德育實踐之中,取得了較好效果。

        善用數(shù)字化教育手段提升育人效果

        新時代教師應積極擁抱全球數(shù)字化浪潮,善用數(shù)字化教育手段,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為愛國主義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與內涵。

        有效引導學生關注新聞時事,了解國家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國際形勢,是提升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主動收集和及時推送相關資訊和信息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著眼于提升育人效果,要注重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從家國情懷角度去思考,激發(fā)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優(yōu)勢,用好線上“云課堂”,轉推優(yōu)質視頻及相關短視頻。在防范學生視頻沉迷的同時,也要善于利用青少年喜愛視頻獲知的特點,做好優(yōu)質視頻的推介。比如《國家寶藏》《中國通史》《絲綢之路》等一批優(yōu)質紀錄片,反映歷史風云、家國故事,是較好的教育素材,有助于學生充分感知歷史的厚重與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善用短視頻是當下教育的新課題和契機,每一位教師都應高度重視。

        利用數(shù)字技術讓學生學在其中很重要,但是更應不斷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的開展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學在其中。近年來,我們嘗試運用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開展“重走長征路”“感受新天路”等互動體驗活動,讓學生進入情境,感受革命和奮斗的艱辛與偉大,激發(fā)情感共鳴。

        善用家校聯(lián)動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深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六條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育未成年人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主義,樹立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觀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yǎng)家國情懷。家庭教育促進法進一步彰顯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教師要善于發(fā)揮學校與家庭聯(lián)系緊密的獨特優(yōu)勢,和家長緊密配合,在形成有效家庭教育場域、達成良好教育效果上積極作為。

        要依托學校,給予家長更有效的指導。不同家庭之間差異顯著,引導家長積極支持、配合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尤為重要。學校及教師應對家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方向有整體謀劃。相關框架應清晰明了,讓家長易于理解和實施。

        要善于溝通,加強與家長的“策略磋商”。家庭教育同樣需要注重過程浸潤,在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適切展開??茖W的教育方法很重要,尤為重要的是,要與家長形成高度共識,在家庭中充分重視以生活化的方式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多運用生活細節(jié),以達到浸潤無聲的效果。要提升家長設計能力,譬如善于以合適的時機,給孩子講述祖國的歷史、英雄人物故事、時代楷模、國家發(fā)展取得的偉大成就等;有意識地在休假旅游中帶著孩子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歷史遺跡、重大建設成就展和祖國的大好河山;在特殊節(jié)日或紀念日帶孩子參加相關社會活動,做好教育元素的恰當“植入”。

        要善于發(fā)揮家長的資源優(yōu)勢。在給予家長必要支持的同時,教師也應多向家長借力,汲取多方智慧、協(xié)同多樣資源共同開展好教育活動。要注重多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協(xié)同做好校內教育活動開展規(guī)劃;發(fā)揮家長各自專長,邀請家長走進學校、走入課堂,借力提升活動開展的寬度和厚度,進一步提升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同時,這也有助于愛國主義教育在家庭和學校間更好地實現(xiàn)一致和連貫。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臨沂第十六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25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久久台湾中文娱乐网,国产好吊日视频在线,亚洲无码视频在线免费看
        <del id="j7b2x"><form id="j7b2x"></form></del>
      1. <pre id="j7b2x"><progress id="j7b2x"><center id="j7b2x"></center></progress></pre>
        <th id="j7b2x"><progress id="j7b2x"></progress></th><th id="j7b2x"><em id="j7b2x"></em></th>

        <kbd id="j7b2x"></kbd>
        1. <code id="j7b2x"></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