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j7b2x"><form id="j7b2x"></form></del>
  1. <pre id="j7b2x"><progress id="j7b2x"><center id="j7b2x"></center></progress></pre>
    <th id="j7b2x"><progress id="j7b2x"></progress></th><th id="j7b2x"><em id="j7b2x"></em></th>

    <kbd id="j7b2x"></kbd>
    1. <code id="j7b2x"></code>
      首頁>檢索頁>當前

      讓哲思在教育里生長

      發(fā)布時間:2025-03-26 作者:倪凱歌 來源:中國教育報

      趙汀陽 繪

      [美]索爾·斯坦伯格 繪 本文配圖選自河北教育出版社《和孩子一起哲思》

        幼兒園里也能開展哲學課?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話題時難免會感到疑惑。實際上,兒童哲學并非深奧抽象的學術理論,而是一種貼近兒童生活經(jīng)驗、符合兒童思維特點的探究式教育活動。兒童哲學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學者馬修·李普曼創(chuàng)立,其英文名稱Philosophy for Children,在國內(nèi)習慣簡稱為“兒童哲學”。

        兒童哲學通常以繪本、故事為載體,采用哲學探究團體教學法(Community of Inquiry,CoI),通過傾聽與對話,引導兒童在批判性思考、創(chuàng)造性思考、關懷性思考、溝通協(xié)作和文化認同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這種教育方法充分尊重并傾聽兒童的聲音,激發(fā)幼兒作為主動探究者的主體性與內(nèi)在潛能。同時,兒童哲學對教師專業(yè)成長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理論與行動研究中前行

        近年來,我先后主持十余項與兒童哲學及學前教育相關的省、廳、市級課題,圍繞兒童哲學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持續(xù)深化。最初,在“教育戲劇融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研究”項目中,我將戲劇元素引入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體系,在后續(xù)開展的“基于繪本的兒童哲學課程研究”中,我以繪本為刺激物,探究在幼兒園開展兒童哲學的路徑。同時,“‘關懷理論’視域下河北省農(nóng)村學前兒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機制研究”“基于兒童哲學的幼兒園德育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兒童哲學促進幼兒園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對策研究”等課題,則進一步關注應用兒童哲學促進價值觀教育與文化認同。此外,“小學教師實施兒童哲學教育的路徑、挑戰(zhàn)與效果評估研究”則拓展了兒童哲學在小學階段的實施。

        我也積極探索兒童哲學與教師培訓的深度融合,主持多項橫向課題,為國內(nèi)幼兒園與小學兒童哲學教育提供專業(yè)咨詢與實踐指導,并與多地教師開展深度合作,通過我開發(fā)的“SMILE”培訓模式,以全面提升教師開展兒童哲學探究的專業(yè)能力:“S(Sense,體驗)”引導教師親身參與哲學探究活動并進行感悟總結(jié);“M(Monitor,觀摩)”組織教師觀摩兒童探究活動并給予即時反饋與深度研討;“I(Inquiry,探究)”圍繞兒童哲學相關理論與探究流程開展集中培訓與答疑;“L(Lead,引領)”鼓勵教師自主設計并開展探究活動,組織專家與同行觀摩后進行深度反饋;“E(Evaluate,評價)”在實踐后進行集體評價,持續(xù)改進教學策略,推動教師成長路徑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閉環(huán)發(fā)展。

        2025年初,為更好地推動兒童哲學在全國學前教育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在杭州師范大學教授高振宇的發(fā)起下,我們聯(lián)合多所高校、名師工作室及幼兒園共同成立了“全國學前兒童哲學教育聯(lián)盟”,設立了健康哲學、語言哲學、社會哲學、藝術哲學、STME哲學、游戲哲學、戲劇哲學、生活哲學、家園社合作、兒童友好和特需兒童哲學教育11個哲學教育項目組。此外,我還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檳城、馬六甲等地區(qū)開設了“兒童華文哲思工作坊”,將華文學習與哲學對話探究相結(jié)合,通過經(jīng)典寓言和傳統(tǒng)故事培養(yǎng)當?shù)厝A裔兒童的高階思維和文化認同感。實踐表明,兒童哲學并無國界限制,每個兒童都能在哲學對話與故事中得到深入的思考和情感啟迪。

        教師如何讀懂“兒童”這部哲學書

        作為教師,讀懂兒童,不僅是理解他們外在的語言與行為表現(xiàn),更要深入探尋他們內(nèi)在的思考與精神世界。經(jīng)過多年在兒童哲學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我逐漸認識到,教師要真正理解兒童,可以通過傾聽與對話、共讀繪本、提升哲學素養(yǎng)、借助人工智能,以及回歸生活實踐這五條途徑。

        傾聽與對話:搭建理解兒童的橋梁

        傾聽是讀懂兒童的起點,兒童的語言、行為及問題,體現(xiàn)了他們對世界最真實的感知與思考方式。例如,在以繪本《小藍和小黃》開展哲學探究時,兒童提出的“朋友一樣好,還是不同好”“如果我改變了,我還是我嗎”等問題,看似簡單,卻隱含了深刻的哲學內(nèi)涵,如友誼與身份認同。對這些“不確定”問題的回應,教師無須直接給予答案,而是通過探究團體,在傾聽與對話中構建理解與意義。

        繪本:探尋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窗口

        作為兒童哲學的重要刺激物,繪本連接了兒童感性的直覺經(jīng)驗與理性的哲學思辨,架起了進入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橋梁。繪本具有獨特的兒童性,其圖畫與文字交互相融,能直觀、生動地表達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教師在選擇繪本時,應關注其內(nèi)容的深度與多義性,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情感與想象力,引發(fā)持續(xù)而深入的哲學對話與思考,避免簡單的道德說教。繪本蘊含或激發(fā)出的主題富含哲學性,其敘事往往提供了超越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困惑情境,能喚起兒童對生命、友誼、自我認同等議題的深刻反思。因此,繪本是探尋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重要窗口。

        閱讀哲學經(jīng)典:提升教師的哲學敏感力

        作為兒童哲學探究的引導者,教師自身的哲學素養(yǎng)尤為重要。閱讀經(jīng)典哲學書籍,如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張卜天譯《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等著作,有助于教師掌握哲學的基本理論框架與探討方式。教師深入閱讀這些經(jīng)典著作,能夠提升哲學敏感性,更有效地識別兒童日常語言與行為背后的哲學價值。以“美是什么”為例,教師可以結(jié)合書中的審美理論,引導幼兒思考“什么讓一件東西變得美麗”“為什么不同人對同一事物的審美觀點不同”等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輔助:拓展哲學探究空間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為教師理解兒童哲學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師可以借助DeepSeek(深度求索)等人工智能工具生成適合兒童認知特點的哲學探究問題,系統(tǒng)梳理繪本故事的哲學主題與內(nèi)涵,幫助教師更精準地引導幼兒開展哲學探討。例如,借助DeepSeek分析繪本《等一會兒,聰聰》時,可以更系統(tǒng)地挖掘時間觀念、存在與體驗、親子關系等哲學主題。然而,教師也需注意,人工智能僅作為輔助工具使用,不能替代教師與兒童之間真實情感的互動。在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警惕過度依賴技術。

        回歸生活與實踐:在日常中讀懂兒童

        最真實的兒童哲學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游戲、沖突、合作等情境中,兒童展現(xiàn)了他們對社會、規(guī)則和人際關系的初步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兒童思維與行為背后的哲學價值。例如,孩子們在玩“過家家”時,常常模擬父母的角色分工,這為教師提供了探討社會規(guī)則與角色意識的切入點。此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是引導哲學探討的重要資源。當一名兒童問“為什么我必須分享玩具”時,教師可以借此引導他們探討“分享”“擁有”“公平”等概念。通過在真實情境中引導哲學探究,教師能夠更自然地讓哲學融入幼兒的生活,真正實現(xiàn)生活即教育。

        教師讀懂“兒童”這部哲學書,需要的不僅是方法與技巧,更是一顆善于傾聽、樂于探索的心。當哲學融入兒童的日常生活時,當教師成為兒童哲學探究的引導者與陪伴者時,教育便不再只是知識的單向傳遞,而是師生共同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意義的旅程。我期待,通過持續(xù)實踐與研究,讓哲學教育生長于課堂之間,讓兒童的思想與智慧在教育中閃耀,讓未來的教育更加溫暖、更具力量。

       ?。ㄗ髡呦道确粠煼秾W院教育學院講師,著有《幼兒園里的兒童哲學》等)

        延伸閱讀

        《幼兒園里的兒童哲學》

        倪凱歌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4年1月

        本書圍繞幼兒園如何實施兒童哲學這一核心議題,從幼兒園實施兒童哲學的可能性、獨特性與價值入手,聚焦在兒童哲學的實施模式、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目標設計、內(nèi)容選擇、主題確定、實施方式、評價七個方面,從理念到策略,詳細呈現(xiàn)幼兒園兒童哲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過程,并有大量鮮活的案例。另外,還探討了兒童哲學與瑞吉歐教學法、STEM課程、食育、幼小銜接、家園社共育等的關系,為全國日益增長的幼兒園兒童哲學實踐群體提供了參考借鑒。

        《與馬修·李普曼的對話——論兒童哲學與智慧教育》

       ?。奂幽么螅輪讨巍べZ諾塔基斯 著

        高振宇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3年1月

        本書是喬治教授與“兒童哲學奠基人”馬修·李普曼教授關于兒童哲學和教育變革的對談。從學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從人文學科到自然學科,兒童哲學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不容忽視。本書立足“兒童成長”,從多個角度,廣泛而深入地討論了兒童哲學對教育變革的影響與意義,并從實操層面給予專業(yè)性的指導,對于廣大的研究者、教育專家、家長和教師,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通過對各類高階思維工具的熟練應用,兒童將會獲得有利于未來成長的核心能力,從而真正實現(xiàn)“智慧生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26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久久台湾中文娱乐网,国产好吊日视频在线,亚洲无码视频在线免费看
        <del id="j7b2x"><form id="j7b2x"></form></del>
      1. <pre id="j7b2x"><progress id="j7b2x"><center id="j7b2x"></center></progress></pre>
        <th id="j7b2x"><progress id="j7b2x"></progress></th><th id="j7b2x"><em id="j7b2x"></em></th>

        <kbd id="j7b2x"></kbd>
        1. <code id="j7b2x"></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