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影響下,國家形象的塑造不僅需要“自我”的不斷確認,更需要來自“他者”的觀察和講述,以實現(xiàn)讓中國了解世界和向世界說明中國的雙向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等目標。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推動高等教育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與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徑之一...
歷經上千年的文化和文明交往,中國與菲律賓之間已形成“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通、民心相連”的格局。作為搬不走的鄰居,兩國在教育合作方面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巨大的合作潛能。...
全球正日益形成一個高度互聯(lián)的網絡,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緊密相連。理解這些復雜的相互依存關系對于培養(yǎng)大批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人才至關重要。而教育對外開放無疑是其中最有力的...
相較于科研院所、企業(yè)等,高校具有吸引匯聚國內外有益資源、支撐國家科技發(fā)展和戰(zhàn)略需求的優(yōu)勢,應深度融入全球創(chuàng)新網絡,在國際舞臺廣泛發(fā)出中國聲音,提升人才培養(yǎng)的國際競爭力,持續(xù)...
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意味著要做強我國教育,在教育理論、制度、政策、實踐模式等方面全面創(chuàng)新發(fā)展,使之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服務,而且為國際社會所積極感知、接受、...
當下,全球范圍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指出,抑郁癥、焦慮癥及行為障礙已成為影響青年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最新調研表明,在參與調查的近8萬名...
在第四十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
來華留學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使者,是國際中文教育的重要對象,也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和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2010年,教育部出臺的《留學中國計劃》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成為亞洲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重視和加強第二課堂建設?!爸绿煜轮握咴谌瞬牛商煜轮耪咴诮袒?,第二課堂已成為高校素質教育實施的主要載體,是高等教育模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