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紀念南開大學外文戲劇100周年的專場演出在南開大學上演。來自該校外國語學院的師生先后用英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同演一部《雷雨》,精彩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
這不只是一場普通的話劇演出,還是一門課程的期末考試。
去年春季學期,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首次面向9個語種開設《外文戲劇》課程。受疫情影響,師生只能以云端會議的形式進行期末演出。今年6月,當一個學期的教學成果呈現(xiàn)在舞臺上,外國語學院院長閻國棟直言,看到了“那顆種子”在發(fā)芽。
這顆種子,正是已逾百年的南開話劇傳統(tǒng)。1908年底,校長張伯苓從歐美訪問歸來,決心將編演話劇引入新式學堂的教育體系,并于1909年初將自編、自導、自演的三幕話劇《用非所學》搬上了舞臺。1914年,南開學校創(chuàng)立當年,南開新劇團成立。自此,南開話劇成為南開校史中一張靚麗名片,并培養(yǎng)出張彭春、曹禺等對中國話劇史影響深遠的卓越人才。
“南開的話劇,初心是育人?!遍悋鴹澱f。
南開大學《外文戲劇》課程思政成果匯演 學校供圖
據(jù)記載,南開歷史上排演的首部外國話劇《巡按》(翻譯自俄國劇作家果戈理的《欽差大臣》),于1921年由南開新劇團首演。由此,南開外文戲劇開啟了新的篇章,一方面編譯外國優(yōu)秀劇本,另一方面向公眾展演外語劇目,視野始終面向世界。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籍外教費希爾夫婦來到南開執(zhí)教,指導學生用英語表演《雷雨》《駱駝祥子》等中國話劇,并帶領學生到美國演出,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學生在境外用英語表演中國話劇的先河。
“正是基于南開話劇的育人初心與光輝過往,我們想通過《外文戲劇》這門課程探索一種發(fā)揚南開傳統(tǒng)且適應時代需要的育人舉措?!遍悋鴹澱f,新時代外語人才需要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專業(yè)的外語能力和堅定的文化自信,日后要站上世界舞臺講述中國故事,“那么,就先從眼前這一方舞臺開始鍛煉吧?!?/p>
為外語專業(yè)開設戲劇課,是一次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挑戰(zhàn)。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專門由院領導牽頭成立教學團隊負責頂層設計和統(tǒng)籌資源,并專門設立“費希爾戲劇基金”給予專項經(jīng)費支持。閻國棟告訴記者,學院希望以此探索一二課堂貫通的外語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同時走出一條課程思政的育人新路徑。
南開大學《外文戲劇》課堂 宗琪琪 攝
作為一門2學分的外語專業(yè)選修課,《外文戲劇》主要面向英語專業(yè)大一新生和小語種專業(yè)大二學生開設,采用教學與實踐雙軌運行課程化模式。課堂上,由戲劇研究方向的專業(yè)教師帶領學生了解戲劇、研讀劇本、排演話??;課堂外由專職團干部和學生干部負責戲劇組織和演出實踐。
學院還廣邀校內外戲劇專家為全院師生帶來專題講座和表演實務指導,從戲劇角度指導劇本解讀、人物呈現(xiàn)、場景設置、服裝道具等,進一步活躍學院戲劇文化氛圍。
“專任教師、學生輔導員和學生作為參與者,共同推進學院戲劇課程和戲劇文化建設,可謂‘專業(yè)+思政’齊育人。大家課內課外奔著一個目標緊密協(xié)作、良性互動,很好地推進了學院‘三全育人’‘五育并舉’有機融合?!遍悋鴹澅硎荆酉聛淼哪繕耸且毘鼋?jīng)典演出劇目,將民族文化、時代精神融入戲劇教育,讓《外文戲劇》不僅是一門專業(yè)課程,更是課程思政的一線育人陣地。
在課程之外的第二課堂,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為學生們搭建了更多戲劇表演平臺,通過組織英語戲劇節(jié)、俄羅斯戲劇節(jié)等活動,引導更多學生投入劇本創(chuàng)作和戲劇表演。此外,學院還積極支持學生社團——外文劇社發(fā)展,配備專業(yè)教師和專職團干部作為指導教師,幫助社團成員進行劇本編譯和專場演出,并將外文劇社戲劇演出實踐納入《教學實踐》課程學分,進一步激發(fā)了社團活力。
“排練話劇非常有挑戰(zhàn)性,因為劇本里很多單詞都很陌生。一學期下來,我們的意大利語發(fā)音和語言運用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019級意大利語專業(yè)本科生張桐愷說。
一門課程和一方舞臺,種下了一個與未來有關的夢想。(中國教育報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藍芳)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